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跑道上,一场大雨倾盆而下,却浇不灭两位跑者的热情。视障跑者陈惠兴与陪跑员阿杰被一根红色的陪跑绳紧紧相连,在雨幕中坚定地迈开步伐。水珠顺着陈惠兴的睫毛滚落,她全神贯注地感受着绳端传来的节奏,每一步都与阿杰的指引完美同步。
这并非偶然的场景。对许多视障跑者而言,雨天训练是常态。他们与陪跑员通过一根特制的绳结相连 —— 这根看似纤细的纽带,实则是信任与协作的象征。陪跑员需要时刻关注路况,通过语言提示和绳结的松紧变化传递信息:“前方 5 米有积水,注意调整步幅”“左转弯,保持节奏”。这种默契的配合,让视障跑者在黑暗中也能找到方向,在风雨中稳步前行。
训练背后的坚持与信任
陈惠兴因视网膜色素变性完全失明,每周从荔湾西村辗转一小时到天河训练。对她来说,每一次预约陪跑员、每一次冒雨奔赴训练场,都是对自我的挑战。“训练机会来之不易,不能因为下雨放弃。” 她坦言,尽管雨水会让皮肤磨破、跑鞋损坏,但雨中奔跑的畅快和散热效果,反而成为她坚持的动力。
陪跑员阿杰则承受着额外的压力。他不仅要保持稳定的配速,还要眼观六路,预判路面障碍。“绳子的另一头是完全的信任,我必须确保她的安全。” 他说,每次训练后,两人都会复盘细节,调整步频和绳结力度,逐渐磨合出最佳状态。
江南体育平台绳牵之下的生命之光
这样的训练场景,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跑道上并不鲜见。黑暗跑团、无障碍跑团等公益组织,通过陪跑绳将视障者与志愿者紧密相连。一根绳子,不仅是物理上的牵引,更打破了视障者与社会之间的隔阂。许多视障跑者在训练中重获自信,从 “足不出户” 到 “跑遍城市”,甚至站上马拉松的赛道。
正如青岛无障碍跑团团长姜启红所言:“跑步让我‘看’到了城市的晨光。” 他在陪跑员的协助下,不仅刷新了个人半马纪录,更带动了数十位视障伙伴走出家门。这种力量的传递,让视障者在黑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,也让陪跑员在付出中收获了生命的温度。

风雨无阻的精神共鸣
雨天训练的画面,映射出视障跑者群体共同的信念:身体的障碍无法阻挡心灵的自由。他们用脚步丈量世界,用坚持诠释生命的韧性。而陪跑员的存在,恰似 “黑暗中的眼睛”,让这份坚持有了更坚实的支撑。
当陈惠兴和阿杰在雨中冲过训练终点时,雨水与汗水早已分不清界限。但他们知道,每一次在风雨中的奔跑,都是向梦想更近一步的证明。正如人民日报所言:“一根陪跑绳,让青年视障者与青年志愿者成为彼此的光。”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赛道上,他们用无畏的步伐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诗篇。